词典释义 (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)
九罭之鱼,鳟鲂。
九罭 jiǔ yù一种带有囊袋以捕捞小鱼的网。《诗·豳风·九罭》:“九罭之鱼,鱒魴。” 毛 传:“九罭,緵罟,小鱼之网也。” 朱熹 集传:“九罭,九囊之网也。” 汉 张衡 《西京赋》:“搜川瀆,布九罭。” 唐 李德裕 《观钓赋》:“且夫一竿之説,所贵不纲;九罭未具,难希鱒魴。” 清 赵翼 《蛛网》诗:“聊復私一毛,寧须羡九罭。” ——《漢語大詞典》之 zhī《國語辭典》之 [ zhī ]介的、底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「夫子之文章。」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「余弟死,而子来,是而子杀余之弟也。」于。《易经·比卦·象曰》:「比之匪人,不亦伤乎?」《礼记·大学》:「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。」诸、之于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「禹疏九河,瀹济、漯而注诸海;决汝、汉,排淮、泗而注之江。」连与、及。《书经·立政》:「文王罔攸兼于庶言、庶狱、庶慎,惟有司之牧夫。」《吕氏春秋·仲夏纪·适音》:「乐之弗乐者,心也。」而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。」若、如果。《书经·盘庚上》:「邦之臧,惟汝众,邦之不臧,惟予一人有佚罚。」《论语·子张》:「我之大贤与,于人何所不容?我之不贤与,人将拒我,如之何其拒人也?」则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「东略之不知,西则否矣。」《吕氏春秋·仲春纪·功名》:「 故民无常处,见利之聚,无之去。」助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,无义。《书经·西伯戡黎》:「殷之即丧!指乃功,不无戮于尔邦?」《史记·卷四八·陈涉世家》:「怅恨久之。」代他、彼。《书经·皋陶谟》:「安民则惠,黎民怀之。」《论语·颜渊》:「爱之欲其生。」其、他的。《武王伐纣平话·卷中》:「纣王令推上法场,斩之老母。」清·王士祯《池北偶谈·卷二四·谈异五·女化男》:「乃以聘礼还之夫家。」此、这个。《诗经·邶风·日月》:「乃如之人兮,逝不古处。」《庄子·知北游》:「知以之言也,问乎狂屈。」动往。如唐朝李白有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〉诗。《诗经·鄘风·载驰》:「百尔所思,不如我所之。」至、到。《西京杂记·卷五》:「此自少之多,自微至著也。」是、为。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:「吾见子之君子也,是以告情于子也。」汉·扬雄《法言·吾子》:「羊质而虎皮,见草而说,见豺而战,忘其皮之虎也。」取用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「故物舍其所长,之其所短,尧亦有所不及矣。」名姓。如汉代有之马宇。鱼 ( 魚 ) yú鱼 [ yú ]脊椎动物的一类,生活在水中,一般有鳞和鳍,用鳃呼吸,冷血:~虾。~虫。~网。~跃。~贯(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)。~雁(书信,信息)。~米乡。~尾纹。~目混珠。~质龙文(喻虚有其表)。姓。鳟 ( 鱒 ) zūn鳟 [ zūn ]〔~鱼〕体侧扁,形略似鲑鱼,全身有显著的黑点。常栖海中,夏季上溯于河产卵,秋末又入海。肉可食,为养殖的名贵鱼种。鲂 ( 魴 ) fáng鲂 [ fáng ]〔~鱼〕与鳊鱼相似,银灰色,腹部隆起,生活在淡水中。经济鱼类之一。
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。